题目:一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病例分享
作者: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感染科 何鹏园
患者基本情况
患者女性,30岁,未婚,珠海市斗门人,2017-9-9第一次入院。
主诉:体检发现肝硬化2月。
既往史:患者入院前在珠海某三甲医院体检,血常规示三系减少,消化系彩超示肝脏呈网格样改变,上腹部CT平扫+增强示肝硬化、脾大。
个人史、月经史、家族史、流行病学史未见异常 。
诊断过程
初步印象
检查
肝脏组织病理
如图所示镜下可见12-15个中下汇管区,肝细胞轻度萎缩,间质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,未见纤维组织增生,未见界面炎。病理诊断:慢性肝炎,G1/S2。
消化系彩超
消化系彩超可见门静脉周围有类蜂窝状的液性暗区,内可探及门静脉血流信号,如蓝色箭头所示。
上腹部CT、MRI血管成像
上图CT可见肠系膜上静脉(红色线)和脾静脉(蓝色线)汇合成门静脉主干(黑色线),主干在进入肝门处未见分成清楚的分支,而是被迂曲细小的血管团缠绕,脾脏周围多发迂曲血管,其在下图MRI上显示更为清楚,在MRI上同时可见脾肾之间有一相通血管,如红色箭头标示。
门静脉系统三维血管成像
三维血管成像可见门静脉主干管径、左支细小,右支及其分支管腔显示不清,周围可见迂曲管状血管,脾静脉管径增粗,伴行多发迂曲血管影。
门静脉系统DSA
通过造影剂显影,可以看出,肠系膜上静脉、脾静脉结构完整,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正常解剖位置汇合成门静脉主干。
主干经第一肝门全部进入肝脏,可见分出左支,但右支、肝脏内门静脉远端大部分缺如。
诊断
门静脉海绵样变
患者临床上有以脾功能亢进为主的门静脉高压表现,影像学上有门静脉侧支形成和门静脉海绵样变征象的支持。
诊疗结局
治疗方案
治疗方案的选择
患者现状
患者2018-8-24第二次入院复查,主观上无任何不适,一般情况良好;
血常规:WBC 2.61*10^9/L、RBC 3.64*10^9/L、PLT 71*10^9/L,肝功、生化、凝血功能正常;
消化系彩超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,肝脏实质回声不均匀,右肝缩小,肝内未见明显占位病变,肝动脉、肝静脉血流通畅,脾脏轻度增大,胆囊、胰腺声像图未见异常,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。
胃镜
经验总结
心得体会
患者有门脉高压表现,但肝功能正常,需考虑非肝硬化门脉高压。
非肝硬化门脉高压分为肝前性、肝后性,根据影像学手段进一步区分。
肝前性门脉高压的常见原因为门静脉海绵样变,金指标是门静脉DSA,但随着上腹部CT、MR等后期强大的处理技术的提升,可直接通过CT、MR等临床诊断。
门静脉海绵样变目前无根治药物,主要通过介入或外科处理消化道出血、严重的脾功能亢进等门脉高压并发症,若疾病早期发现,有利于病情的控制。
待解疑问
患者为成人,引起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原因多为继发因素,常见于各种栓子,但该患者无确切的继发因素表现,具体病因尚无法明确。
患者脾脏并无明显增大,脾脏功能亢进不十分明显,外周血三系减少不一定由其完全导致,仍需要排除其他因素,如血液病(骨髓活检术)等。
临床上只有针对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个案报道,现在并无规范的指南指导诊治。
本病例来自2018全国青年医师肝病知识大赛,肝胆相照平台提供全媒体支持。